669、戍妇词四绝①
(清)张纶炳
小院深沉长绿莎, 长斋绣佛诵婆娑②。
此身不愿无生果③,惟听卢龙奏凯歌④。
旌旗掩映出尘埃, 闻说单于授首回⑤。
博得封侯归也未? 蛾眉尽日对江隈⑥。
欲消颦黛强登楼⑦,豁目云山处处愁。
妾意正随飞鸟尽, 阿谁高唱古凉州⑧?
君去西征万里馀, 廻文锦字总难书⑨。
愁分异地知谁剧⑩,只恐相逢两不如。
【注释】
①这四首七言绝句诗选自《(乾隆)宁夏府志》。戍妇,戍卒的妻子。戍妇词,属于“比体诗”。通篇运用“比”的表现手法写成的诗歌,叫“比体”。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表面上说的是一件事,而暗里却指另一件事。例如,《诗经·硕鼠》一诗,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把奴隶主比做老鼠,将其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清吴沃尧(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云:“古人作诗,本来有个比体,我何妨借件别事,也作个比体诗呢。因想此时国家用兵,出戍的人必多。出戍的人多了,戍妇自然也多。因作了三章《戍妇词》。”张纶炳的《戍妇词四绝》大概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②长斋绣佛: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形容修行信佛。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婆娑(suō):似应为“娑婆”,即“娑婆诃”。 梵语译音。有吉祥、警觉、息灾等义。多见于佛教的真言之末。《大悲咒》:“波夜摩那娑婆诃。”
③无生果:佛教语。谓经修持求得涅盘之理,而无生灭之果。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案达罗国》:“见此光明相,疑入金刚定,因请菩萨证无生果。”
④卢龙:古塞名。在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或指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唐置卢龙节度使。地在今河北唐山、承德一带。
⑤单于:秦汉时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君主的称号。授首:指投降或被杀。
⑥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而细长,如人的眉毛,故以比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诗·卫风·硕人》:“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比喻姿色美好。也借为美人的代称。江隈:江水曲折处。
⑦颦黛(píndài):皱眉。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
⑧阿谁:犹言谁,何人。古乐府《十五从军征》:“家中有阿谁?”凉州:此指乐曲名。唐天宝乐曲,常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唐杜牧《河湟》诗:“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⑨廻文:廻,同“回”。回旋。诗词字句回旋往返,都能成义可诵的叫廻文。锦字: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共三百四十字。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后称妻寄夫之书为锦字。
⑩剧:厉害,猛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