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宁夏地方志千首古诗词注释》宁夏老夫子注

———宁夏有悠久的历史,让国人了解宁夏,让我们了解自己。

 
 
 

日志

 
 

《宁夏地方志千首古诗词注释》486、登牛首山 有序(明)萧如薰  

2013-07-03 07:33:3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486、登牛首山有序1

(明)萧如薰 

 

 朔方壬辰之变(2),不佞(3)叨(4)领斯镇。后一载,岭南周国雍先生镇抚焉。甲午(5)春,由贺兰偕巡中卫,鼓棹(6)广武河(7),望牛首之胜,苍翠嵯峨,为真如(8)妙境。旧传释迦佛曾三过说法云,因相期登眺,风阻弗遂焉。嗣(9)是,两人相继去朔(10),回瞻牛首山,负此胜游。迨(11)辛丑(12),余再承乏,羁于戎马,犹然蹉跎逾年。癸丑(13)六月,以阅事(14)舟行广武,乘半日暇,始于兹山一陟(15)其巅。既参(16)如来,领略诸胜,复听沙弥焚香夜诵,清梵(17)泠泠(18),天风洒襟,佛灯远见。时当炎夏,爽若新秋。俯视红尘紫塞,不啻(19)脱火宅(20)而游清凉国(21)也。良(22)与兹山有缘哉!借禅榻为一宿,厥明乃去。漫赋二律以纪之。

 

      理棹还登岸,      攀萝入紫烟。      云霄千嶂出,      色界一灯悬(23)。

      石藓碑磨灭,      金光像俨然(24)。不须探绝胜,      即此是诸天(25)。

 

      闻道经台古,      如来说法年(26)。树因藏垢拔(27),水为渡迷穿(28)。

      人我终无相(29),空门不二缘(30)。岂惟忻此遇(31),投老要归禅(32)。

 

【作者介绍】

萧如薰(?—1628年),明代宁夏镇总兵。字季馨,延安卫(今陕西省延安市)人。万历中,由世荫百户渐升宁夏参将,驻守北部平虏城(今宁夏平罗县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哱拜、刘东旸叛据镇城。宁夏大部分堡寨均为叛军各个击破。同时套敌著力兔等部又应哱拜之约,应援叛军,塞上局势危在旦夕。时独萧如薰坚守平虏孤城,其妻杨氏亦变卖嫁妆首饰,日具牛酒犒慰守城将士。在萧如薰夫妇的激励下,全城军民屡屡挫败土文秀、哱云的攻城大军。萧如薰还引兵千余主动出城挑战,诱敌入伏,一举射死哱拜义子、叛军骨干哱云,并乘势击退叛军外援著力兔部,守住了宁夏北大门。朝廷提升他为宁夏副总兵。六月,又加署都督佥事。旋任宁夏总兵官,统帅宁夏镇兵和延绥、固原、甘肃援军,彻底平息了哱刘之乱。叙功再进署都督同知,荫锦衣世指挥佥事。妻杨氏亦被旌。此后,或免或任,历固原、蓟州、延绥、徐州、保定五镇总兵官和管领京兵神机营等职。萧如薰虽武将,亦能诗文。

【注释】

1)这二首五言律诗选自《(乾隆)中卫县志》,《(乾隆)宁夏府志》亦收录此诗;《(万历)朔方新志》收录第一首。牛首山,又名牛头山,在广武黄河之东岸,今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和中宁县白马乡之间。牛首山,古名望云山、黛黛岭,北魏时称青山,唐代称回乐峰,亦称大石山,宋、西夏时称峡口山,明代称金积山,清初又叫紫金山,之后称牛首山至今。因其主峰小西天(文华峰)和大西天(武英峰)南北耸峙,望之如“牛首犄角”,故名。牛首山寺庙群建于其上,分“西寺”和“东寺”两部分。该寺庙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重修于明万历年间,各朝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建。牛首山寺,乃朔方名刹,“可与四方九华、普陀、峨眉、五台名山胜地,同其高深,灵感利济群生于无穷也”。

2)壬辰之变:明神宗万历壬辰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辞官归居的宁夏都指挥哱拜及其子哱承恩以请求补发冬衣、月粮为名,煽众发动兵变,杀巡抚党馨等,挟庆王据宁夏都城,远接河套部著力兔,攻占宁夏河西及中卫等地。至同年十月,总督叶梦熊等进兵讨平,历史上称“壬辰之变”。

3)不佞(nìng):无才。自谦辞,

4)叨:谦词。犹言忝荷、辱承。

5)甲午: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6)鼓棹:划桨。棹,摇船的用具。也指船。

7)广武河:此指流经广武城南面的黄河。

8)真如:佛教名词。佛教认为,用语言、思维等表达事物的真相,总不免有所增减,不能恰到好处。要表示其真实,只能用“照那样子”的“如”来作形容。中国佛教学者,大都将它作为宇宙万有的本体之称,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9)嗣:接续,此后。

10)去朔:离开朔方。此指离开宁夏。

11)迨(dài):等到。

12)辛丑: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13)癸丑: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14)阅事:即视事。指办理公务。

15)陟(zhì):升;登。

16)参:以虔诚崇敬的心情朝拜。

17)清梵:谓寺僧诵经之声。

18)泠泠(líng):形容声音清脆。

19)不啻(chì):不但,不止;无异于。

20)火宅:佛家比喻烦恼的俗界。言人有情爱纠缠,如居火炕之中,故名。《法华经·警喻品》:“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所烧,我皆拔济。”。

21)清凉国:谓清净凉爽的地方。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自是清凉国,莫遣瘴烟侵。”

22)良:的确,真。

23)色界:佛教的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此界诸天,但有色相,无男女诸欲,故名。

24)金光:指神佛之光。此指佛像。俨然:形容矜持庄重。

25)诸天:佛家语。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诸天”。唐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注》:“佛书言,三界共有三十二天,自四天王天至非有想非无想天,总谓之诸天。”三界,佛家谓欲界、色界、无色界。

26)如来:佛教名词。为释迦牟尼的十种称号之一。“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佛常用以自称。

27)垢:佛经称贪、嗔、痴为“三垢”。也作“三毒”。《 无量寿经》上曰:“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拔:拔济。拔济为佛教语,泛指拯救。

28)迷:指迷津。犹迷途。佛教指迷妄的境界。

29)人我: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四相,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以“我相”为主;若能“无我”,其余三者也必定相继断除。无相:佛家称“我这法门”先立“无相为体”。把“无相”作为“无念”、“无往”对象,“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

30)空门:佛教名词。佛教谓色相世界,皆是虚妄,能破除偏执,由空而得涅槃,以空为入道之门,故称空门。不二:即“不二法门”。佛教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意思是指不靠言语传授,只靠内心思考求得大彻大悟的修道门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后用来比喻唯一的门径、方法。

31)忻:同“欣”,欣然的样子。

32)投老:到老,临老。归禅:指信从依附佛教。

《宁夏地方志千首古诗词注释》489、登牛首山 有序(明)萧如薰 - 宁夏老夫子 - 《宁夏地方志千首古诗词注释》宁夏老夫子注
【牛首山寺庙】
  评论这张
 
阅读(325)|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