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偕固原郑聘卿明经登崆峒(1)
(清)安维峻
昔我戎沙塞, 题诗云泉寺(2)。 长剑倚天磨, 隐寓崆峒志(3)。
不意十年中, 公然履福地(4)。 我友郑广文(5), 清游同揽辔(6)。
行行过石桥(7), 处处益神智。 如寻桃花园, 绝境少人至。
又似蓬莱宫, 神仙可立致。 穿林上青霄, 径曲步代骑(8)。
望驾空极目(9), 烛峰光远被(10)。古塔迥凌空(11),中台巧位置(12)。
东西南北台, 各自标灵异。 琳宫梵宇开(13),瑶草琪花閟(14)。
松柏高攀云, 群木如栉比(15)。天门可阶升(16),引绳心惴惴(17)。
绝顶得攀跻(18),喘定神犹悸。 雷峰声訇匉(19),阁空踏欲坠。
泾川尽一览, 道里辽难记(20)。五台近罗列, 有似儿孙侍。
路转下西岩, 崎岖行之字(21)。夜来宿西台, 星斗罗胸次(22)。
如闻钧天乐(23),空际饶鼓吹(24)。明月伴玄谈, 清风醒余醉。
有鸟巡山鸣, 名狗谅非戏。 晨起一凭栏, 满地烟云腻(25)。
落草杂花发, 异香时扑鼻。 连日骋游日, 穷险探奇秘。
云归龙洞入(26),狮蹲天台伺(27)。朽木桥飞仙(28),侧屏峰拥翠。
龟台及凤岭(29),殿尚灵光岿(30)。惟有大统山(31),令人思名义。
笄头何处是(32),延望足频跂(33)。俯瞰玄鹳洞(34),窈然幽以邃。
自非凡骨换, 仙禽不可企。 今我尚浮沉, 几时脱尘累。
到此心神清, 富贵真敝屣(35)。乃知轩皇圣(36),问道非异事(37)。
世无广成子, 汉武亦空诣(38)。徒令千载下, 怀古发遥思。
鞭挞及四夷(39),武皇自英鸷(40)。持拟涿鹿功(41),伯仲无轩轾(42)。
世人苟目前(43),饶舌恣訾议(44)。岂知神武姿, 电扫空异类(45)。
不然烧回中(46),斯山且沦弃, 白日即升天, 于世何所利?
感此意激昻, 中宵耿无寐(47)。轩武世不作(48),浮云苍狗肆(49)。
安得朝阳凤(50),复鸣归昌瑞。 倚剑说平生, 斯游心已遂。
泾清鉴我形(51),山静知我意。 龙泉韬匣中(52),终当惊魑魅(53)。
【作者介绍】
安维峻(1854—1925年)字晓峰,秦安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清代著名谏官。光绪七年(1881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九年(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性情耿直,不阿权贵,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连续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请诛李鸿章疏》。安维峻上书声震京都,却因言获罪,被革职发派张家口军台。京城时人以“陇上铁汉”四字相赠,大刀王五(京师武林名侠)及京城应考文人为之送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后,安维峻主讲陇西南安书院,在家乡办学,辛亥革命中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总纂有《甘肃新通志》(105卷),著《谏垣存稿》、《望云山房讨集》等五部。
【注释】
(1)这首长诗选自《(民国)固原县志》。郑聘卿,从诗中看应是作者的朋友郑广文,事迹不详。明经,明清时对贡生的敬称。崆峒,崆峒山,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12公里处,奇险灵秀,向有“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此诗描写崆峒美景,却仍以家国万里心系天下的时事之忧而终篇。有的资料诗题作《崆峒纪游五十韵》、《游崆峒山题》等。
(2)云泉寺:中国有多处云泉寺,此处所指未详。根据上句“昔我戎沙塞”(作者曾被革职发派张家口军台)推测。可能指张家口云泉寺。在河北张家口市区西部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峰叫赐儿山,山峰秀丽,风景如画。在山腰深处有古云泉寺,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3)隐寓崆峒志:曾经暗暗滋生过隐居崆峒山的想法。
(4)福地:道家谓神仙所居有七十二福地。此指崆峒山。
(5)我友郑广文:应是诗题中的郑聘卿。
(6)清游:清雅游赏。清,亦可解为“请”。揽辔(pèi):挽住马缰。《(民国)固原县志》作“搅辔”,误,此据其他资料改。
(7)石桥:《(民国)固原县志》作“十桥”,此据其他资料改。
(8)径曲步代骑:游至道路曲折处,即下马步行。
(9)望驾:即望驾山,是崆峒山东峰,海拔1926米。望驾山突兀耸立,气势雄伟,站立峰顶,泾河川和平凉城尽收眼底。相传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山上云雾遮罩,虚无飘渺,大臣们在山前垒土相望,故称望驾山。
(10)烛峰:崆峒山有蜡烛峰。或曰峰巅亮丽如烛。被:披。
(11)迥:高。《(民国)固原县志》作“回”,此据其他资料改。
(12)中台:崆峒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在中峰之上,隆然独耸。
(13)琳宫:仙宫。亦为道观殿堂之美称。梵宇:佛寺。
(14)瑶草琪花:原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后也形容美如仙境中的花花草草。閟(bì):原意为关闭。引申为清静,幽深。
(15)栉(zhì)比:像梳子齿那样密密地排着。唐代元稹《连昌宫词》:“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16)天门:即“天门铁柱”,崆峒山十二景之一,是通往山顶的一道陡峭狭口。阶:上山的台阶。
(17)引绳:供游人攀援的绳索。
(18)跻(jī):登。
(19)雷峰:崆峒山有雷声峰。訇匉(hōngpēng):象声词。形容隆隆的雷声。
(20)道里:路程,里程。辽:远。
(21)行之字:在山中走曲折如“之”字形的道路。
(22)胸次:胸怀;心里。
(23)钧天乐:即“钧天广乐”。神话中天上的音乐。钧天,上帝所居;广乐,广大之乐。
(24)饶鼓吹:多鼓吹之乐。鼓吹,原指汉魏以后流行的演奏方式,源自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演奏乐器为打击乐器和吹奏乐曲,如鼓、茄、箫等,所以称为“鼓吹”。
(25)腻:弥漫且有光锃亮。
(26)云归龙洞入:龙洞,即青龙洞,在崆峒山侧峰翠屏峰之巅。雨后将晴,云辄归洞,故称归云洞,为崆峒十二景之一。
(27)狮蹲:如狮之蹲。伺:同“侍”。
(28)朽木桥飞仙:指虹跨岩壁的仙桥。“仙桥虹跨”,为崆峒十二景之一。
(29)龟台:即崆峒山灵龟台。相传远古时,台上有大龟。凤岭:《(民国)固原县志》作“风岭”,此据其他资料改。
(30)尚:上。灵光岿:有的资料作“灵光巍”或“灵光归”。
(31)大统山:在平凉西南二十里,崆峒山东南侧。
(32)笄头:笄头山,在崆峒山之西,其形若簪。
(33)延望:引颈远望。《(民国)固原县志》作“廷望”,误。此据其他资料改。足频跂:双脚频频踮起。跂(qǐ),踮起。
(34)玄鹤洞:在崆峒山东台绝壁下。
(35)敝屣(xǐ):破旧的鞋。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36)轩皇圣:轩辕黄帝。有的资料作“轩辕圣”。
(37)问道:相传黄帝曾至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非异事:有的资料作“非多事”。
(38)汉武:汉武帝刘彻曾驾幸崆峒山。诣:到。《(民国)固原县志》作“谐”,误,此据其他资料改。
(39)鞭挞:指汉武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征伐。
(40)英鸷:英武如鹰隼。《(民国)固原县志》作“英挚”,此据其他资料改。
(41)持拟:以之比拟。涿鹿功:轩辕黄帝打败炎帝后,在涿鹿击杀蚩尤之功。涿鹿,地名。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
(42)伯仲:不分上下。轩轾(xuānzhì):车前高后低为“轩”,车前低后高为“轾”,喻指高低。五千年前,中华民族三大人文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战、耕作、融合,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所以说涿鹿征战的功劳不分上下,没有高低。
(43)苟目前:苟且于眼前。
(44)饶舌:有唠叨、多嘴之意。恣訾(zǐ)议:乱发议论。
(45)电扫:如雷电之扫荡万物。
(46)回中:地名,在今宁夏彭阳县境内。陕西陇县西北的回城,也叫回中,秦人曾建宫于此。汉文帝时,匈奴曾烧毁回中宫。
(47)耿:念念不忘。
(48)轩武:轩辕与汉武帝。
(49)浮云苍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世事变幻难测。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为苍狗。”肆:放纵,任意行事。
(50)阳凤:《诗经·力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古人常以凤凰喻贤才,以朝阳喻明时。以凤鸣朝阳,比喻高才逢时。
(51)泾清:泾河水清。
(52)龙泉:宝剑名。《晋书·张华传》载,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使人于丰城狱中掘地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韬:隐藏。
(53)魑魅(chīmèi):一般为传说中的山神,也指山林中的鬼怪。泛指妖孽。
评论